11、岳阳楼记——准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群文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
11、岳阳楼记——群文阅读准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准确把握文言文朗读节奏,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一环。本文有许多重点句子,在划分节奏时要引起注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前人之述/备矣"”“至若/春和景明”等。【考点解读】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朗读就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选择题,要求选择朗读节奏正确或错误的选项2.直接在原句上划分朗读节奏。【技法点拨】1.根据语法结构划分: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如: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2.参照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划分:发语词如“盖”“夫”等,连接词如“至于”“至若”等,关联词如“虽”“虽然”“故”“是故”“然则”等,在这些词后往往要停顿。3.注意“之”字: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后往往要稍作停顿。4.根据内部意义划分:要根据文言语句内在的意义确定节奏划分。如:其一/犬坐于前。(《狼》)5.注意国名、年号、地名、官职等: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地名、官职等了解清楚,有助于划分朗读节奏。【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义田记(节选)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②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⑤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⑥,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注:①[负郭]靠近城郭。②[常稔(rěn)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③[逮]达到。④[殁(mò)]死。⑤[位充]职位高。⑥[敛]同“殓”。0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尝有志于是矣 曾经 ②及参大政 等到 ③而终其志 完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就曾有过这种愿望。尝:曾经。②句意: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及:等到。③句意:继承他的志向。终:完成。02.下列各项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A.泉香而酒洌B.与臣而将四矣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一鼓作气,再而衰【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中“而”用法是:表转折关系;A.而:表并列关系;B.而:相当于“就”;C.而:表转折关系;D.而:相当于“就”。故选:C。03.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三处)。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04.联系《岳阳楼记》,结合选文,说说范仲淹“忧乐观”的内涵以及是怎样践行的。范仲淹“忧乐观”的内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做“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他所追求的政治思想就是像古仁人那样,能以天下人民为先,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思想表现在【乙】文中“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上,即他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做“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苏轼私识范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④。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则改)【注释】①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殁(m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