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答案及解析.doc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 滩水湍急, 惟黄公为最甚。 ” 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阅读答案:C 12. ( 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 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 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 “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 “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 (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 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 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 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 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说“由雄放转为凄苦”表述错误。 首联“七千里”、 “二毛人”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可读出思乡之情; 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 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的洒脱。应是由凄苦转为洒脱旷达。故选 C。【 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做这类题要先弄清诗歌题材, 理清诗歌的思路,在作品中寻找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 结合意象,判断感情。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 “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 “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 “惶恐”一语双关, 借地名来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忧虑,“泣孤臣”表达对国事的忧愤,忠心朝廷,无故遭贬。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 尾联诗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 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 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更是豁达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