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中班教案

赠汪伦中班教案

教育活动名称:语言古诗《赠汪伦》

单位:青岛市民政局幼儿园班级:大班教师:**梅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理解舟、千尺、不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表达古诗所表现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3.体会诗人表达的朋友间的深厚感情。

活动准备:经验:有一定的诵读古诗的经验。

物质:课件、古筝曲、头冠、折扇;幼儿绘画朋友间的快乐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讲述,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

1.结合绘画讲述,交流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朋友分开时的心情。

提问:和好朋友一起有哪些快乐的事。长大要和朋友分开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2.介绍古诗内容,激发幼儿欣赏古诗的兴趣。

二、理解古诗,初步感受古诗表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1.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古诗内容。

2.运用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示范朗诵古诗,将幼儿引入古诗的意境。

提问:从诗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古诗朗诵,通过字幕、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古诗。

提问:这一遍,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内容,追问或作答,引导幼儿理解古诗。

4.分层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出示古诗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运用视频“舟字的演变”,引导幼儿

感受李白将乘舟离开的情景。

出示古诗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通过分析汪伦踏歌而来的原因,感

受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提问:李白就要走了,岸上怎么会有歌声?

歌声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朋友分别时的歌声应是怎样的?为什么?

朋友分开时就是这样让人不舍。

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讲述、表演朋友分开时的情境,理解古诗表

达的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提问:你也有跟朋友分开得时候,你会用什么方式送朋友,对朋友说些什么?幼儿扮演汪伦,表演为李白送行的情节。

朋友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深厚。

出示古诗三四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引导幼儿感受、

并表达朋友间深深的感情。完整朗诵前两句诗。

提问:诗中说桃花潭的水有多深?千尺该有多深,用动作表示。

在这两句诗里,“不及”这个词很重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们能用哪些美景,来说说你对朋友的感情。

谁能用这两句诗,把这份深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三、体验、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1.感受古诗朗诵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完整欣赏古诗朗诵。

提问:怎样的朗诵让你感动。

2.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的渲染中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表现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3.引导幼儿运用头冠和折扇,打扮成古人的样子用肢体动作、用声音表现古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余元勇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

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友情,于是便写下这首千古名诗——《赠汪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赠。师:怎么记住这个字?

师:“赠”是什么意思?这里赠送什么?赠送给谁?

二、精读古诗《赠汪伦》

1、初读感知

师:孩子们读过古诗了吗?现在我们再来读它,来,看着大屏幕上的自学要求。有不懂得吗?谁懂了,告诉他。

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古诗

想象画面

试着背诵

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书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认读生字,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能准确的读一读吗?指名读

师:一起响亮的读读词语吧。

我们来写一个词“乘舟”,孩子们跟着我写。“乘舟”是什么意思?还能用“乘”组什么词。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师:谁能把古诗正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读学生点评

师:还有那位孩子也愿意来试试。指名读,评价

师:哪些孩子愿意读,愿意读的起立。这里有个词叫潭,什么是潭?谁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来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来换个方式读。古人把许多人成群结队边唱边跳叫“踏歌”,你们可以手牵手,用脚踏地打拍子。

来试试,我们把这首是唱出来,我给你们一段音乐。

读着读着,读了多少遍我们都记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会背了。很好,孩子们。

2、精读理解

师:这是一首动人的诗,更是一副美妙的画。细细品味,你会看到许多刻骨铭心的画面,那就让我们跟随美妙的音乐,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闭上眼睛。听着这动人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潭边,汪伦仿佛又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诵起着首动人的诗歌:

赠 汪 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画面?

交流想象的画面。

品词析句

师:你从那句诗想到的?你感受到什么?你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就读这句。

引导感悟词语:欲、忽、闻、、不及

师: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出乎意料,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除了出乎意料,诗人心里还有什么感觉? 谁试着再读。

师:深千尺。

师;那我们来读读这句,看谁能把这桃花潭读深了。

板书:水深

师:纵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么意思? 板书:情更深

谁能读读这份深情。

师:李白被汪伦深深地情谊所感动,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3、品读回味

师:孩子们,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往往感动着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走进诗人内心,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

三、带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我们学习了朋友送别李白的古诗,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拿出学习卡,同桌之间互相认读,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什么了?

3、汇报交流:

4、感情诵读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收集、整理送别诗,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李白

水 深

情 更 深

《赠汪伦》教案

一、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诗人,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出示李白画像、资料。课件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板题、解题。

1、板书课题,解释“赠”的意思:赠的意思就是“送”。

2、汪伦: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3、题目“赠汪伦”的意思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是谁送给汪伦的诗呢?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

4、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

自学提示:圈出生字,通过拼音认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同学们,请你们根据提示,自由读诗,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开火车读

5、

6、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师配乐讲故事。

3、听完了故事,我们再来带着感情朗读一下这首千古佳作。

4、你认为诗中的哪句话更能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5、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

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正如李白的名句:《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又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都是用了夸张的写法,而李白是历史上最为擅长使用夸张写法的诗文名家。

五、写字教学

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有了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语言文字从诞生的那一天

起,直到现在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改变,而且每一个字的存在,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

老师课罢将欲行,

忽闻身边惜别声。

香雪芳菲飘十里,

恰似同学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