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最强的不是反抗,而是接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他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官场上几经沉浮,但无论是在仕途得意时期还是遭遇挫折、流放边疆的苦难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始终展现出他超越时代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情感世界。他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但也正因为他这样的经历留给我们后世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并且苏轼的生活态度生活经历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幸,总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如《赤壁赋》所展现的豁达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透露出的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也反映出他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视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勇于批评,追求真理:苏轼在仕途中,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他在《和董传留别》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表达了对政治黑暗的批评以及对贤良的仰慕。这种勇于说真话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其价值,鼓励我们在面对不公正时勇于发声,追求真理和正义。
博爱与包容:苏轼在人际关系上,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深切的同情心,如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对人世间变幻无常的包容和理解。这为我们处理现代人际关系提供了参考,应更加宽容、理解他人,珍视和谐的社会关系。
持续学习,全面发展: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成就斐然,还在书法、绘画乃至医学领域都有所涉猎和成就,体现了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这提示我们在现代社会,应追求终身学习,多方面开展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简单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苏轼晚年被贬黄州,生活条件困难,但他却在这段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如《题西林壁》等,展现了他对于简单生活的享受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在物质欲望日益膨胀的现代社会,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对我们仍有重要启示,教会我们珍视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独立。
苏轼的一生和他的诗词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生态度、人际关系、终身学习以及简单生活的深刻启示,这些启示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和实践。
苏轼在经历诸多人生离合后说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趟人生的旅途里,你我都不过是赶路的行人罢了。
缘起时,你遇见我,我遇见你;缘散时,你转身告别,我挥手相送。
辛迪·芬奇曾说:我会允许一切自然发生,并将之视为生命最曼妙的风景。
以前看过一段话,人的一生会经历三个阶段:
1、以为世界是绕着自己转的时候;
2、发现很多事情,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3、及时发现可能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但仍然会放手一搏。
希望大家往后余生能够不畏险阻,勇敢追求自身的热爱和远方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