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文人笔下的月亮:有岁月可回首,有明月寄温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将至,“月亮”这个永恒的话题再次被频频提起。
从古至今,那一轮亘古不变的月,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同的秘密,绽放独特的芳华。
借此月色,我们一起来欣赏文人笔下的明月吧,静静品味那一抹温柔与情怀。
01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散文,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写心情沉郁之殇。
朱先生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出家门,趁着月色出来散心,自然而然地走到荷塘边。这日日经过的荷塘,在月色下别有一番滋味。
然而,这美景并不能化解他的忧愁,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紧密交织,朱先生的那种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情感暗含其中。
毕竟,“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朱自清精品文集//荷塘月色
精选
¥14¥28
打开百度APP
立即扫码购买
购买
02巴金《海上生明月》: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海上生明月》
这是巴金在旅游途中所见,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在客船上静静欣赏明月美景,与晚风、明月为友,诉说自己的心事。
巴金少见地向我们展现出他细腻幽静的另一面,此时的他伫立在海边,默默整理自己的思绪,整个人显得愈发孤寂凄清。
03贾平凹《月迹》: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月迹》
贾平凹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描绘月迹,让我们跟随他的笔触,一起体验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纯真而快乐的童趣。
“月迹”是文章的线索,是童趣的展示,更是美好纯真的渴望与追求,是贾平凹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孩子可贵的心灵世界的美好愿望。
就像贾平凹所写:“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04余光中《满亭星月》:一球水晶晶的光芒忽然迎面滚来
我把双筒对准了焦距,一球水晶晶的光芒忽然迎面滚来,那么硕大而逼真,当年在奔月的途中,嫦娥,一定也见过此景的吧?
——《满亭星月》
一手写诗,一手写文,余光中的作品永远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生活增色,产生心灵的共鸣。
与余光中脍炙人口的《乡愁》有别,《满亭星月》从感性到知性,从雄奇到秀雅,从写实到浪漫,从小品到长篇,风格不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余光中。
05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月是故乡明》
国学大师季羡林,从小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北京、欧洲各地辗转,但内心深处依然忘不了的,依然是故乡的月光。
尽管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但“我心爱的小月亮”才是季老先生心中的归属。这是季老先生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自古以来,月亮就被中国人寄托了个人情怀,或思念,或团圆,或惆怅。其中的酸甜苦辣,若无处诉说,月亮便成为最好的倾听者。
所以,月亮说它什么都知道。
愿有岁月可回首,有明月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