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精选
1、石壕吏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实词, 能够翻译全文2、 通过合理联想补充石壕吏的语言描写, 理解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 翻译疏通全文;通过想象补充石壕吏的语言与神态教学难点:理解以全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流程:一、 导入1、回忆学过的杜甫诗歌作品, 复习杜甫文学常识2、为什么画像的杜甫神情总是那么忧愁?二、 初读课文, 疏通字词1、呈现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掌握文言实词, 通过合作学
2、习翻译全诗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的生词, 并交流3、合作完成课文的翻译(让同学讨论从而分辨三男、一男、二男的数词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三、 深入理解课文1、在安史之乱期间, 唐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陷入了窘迫之境, 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怪现象, 石壕吏杜甫记录了哪些不合常理的事?还有哪些不合常理的细节?你对此有怎样的解释?预设:夜捉人老翁丢下老伴翻墙逃走了军队连老妇人都要2、合作探究重点问题:文章的老妪是不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答案两可, 自然过渡到下一问题)3、重点探究:文省略了官吏的哪些话?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此部分是学习的重之重, 通过这个部分的思考, 通过既能够理
3、解感受老妪的心理和家庭境况, 又能够在脑海逐步塑造石壕吏的形象)4、作者通过这样的手法刻画石壕吏的形象, 有什么好处?几乎完全通过侧面表现, 借助读者的想象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 比直接描写更能突出这一类欺压百姓的人物的可恶可恨。四、 总结与课堂练习1、你认为杜甫写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预设: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补充介绍与推荐阅读,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 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
4、歌, 后来人们称之为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完成课堂练习石壕吏教案2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熟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3、体会作者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通过比较, 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教学难点:通过比较, 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直接进入新课讲解。(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诵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提示是古体诗, 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1)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听读课文录音。(3)选一学生读, 师生点评。(4)全班齐读。2
5、、感知诗意。方法: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1)、解释字词的意思。(学生抢答)投:投宿逾:越过一何:多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戍:防守已:停止犹得:还能够绝:没有了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3)理解文意。出示图片, 学生讨论。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2、写了哪些人物?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质疑1、学生自由质疑。(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2、教师引导问题, 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如: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 可一言也未发, 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 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石壕吏未
6、抓年青的孙母, 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 原因是什么?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四、探究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 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2、学生齐读。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从内容、构思、语言上分析)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语言精练4、与望岳诗比较。(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 风格完全不同, 想想: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 为什么?图片:唐代两幅画面。归纳: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反映源泉板书:文学生活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 揭露社会现实, 所以有诗史之称。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五、小结这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六、作业1、阅读杜甫诗歌, 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2、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