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作者介绍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一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赏析二

春花秋月,也就是自然本身。自然的特征是永恒,或者说永恒轮回。花会枯萎凋零,但一个轮回之后,还将开放。宇宙间充斥着这样的现象:太阳下山又升起,白天与黑夜永无休止地循环;寒冷与炎热的交替,四季轮回;草木枯荣,花开花谢;候鸟随季节迁移;潮起潮退;星辰在夜空中的运动……一切现象中最触目的是月亮,它以每天显著的变化,每个月显眼的循环,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永恒,什么是轮回。永恒的恒字,本字“亘(亙)”,就是天地间一轮明月圆缺循环的形象。

所以,相对于人,天地草木是不死的,是永恒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事实上它们没完没了,永不中止。天地草木在循环中变化外形,它们的变化惹动人心,但它们的永恒轮回却是绝对的无情——正因为绝对无情,所以它们才能毫无差异地循环往复,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春花秋月,是无历史的永恒轮回。在这些超出时间的永恒者面前,人就是历史的书写者,或者说唯一的有历史者。有历史,也就是说人有起点和终点,起点到终点之间是一条单方向的射线,而不是永恒轮回者们的圆环。

只是朱颜改,朱颜被岁月改得面目全非,这是不可逆转、无法挽回的。虽然年轻一辈在时间中绽放出新的朱颜,但这和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完全不同。因为此花与彼花乃是同一个生命的两次显现,即使返回的燕子已经不是去年的那一对,也仍然是相同的基因密码在重复着注定的程序。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另外一个人,既不能代替他死,也不能代替他人生过程中的任何一次觉悟。他对自己朱颜改的感慨,有些完全不同于别人的记忆。在他的朱颜记忆里,是他独一无二的爱恋与悲伤——而这种独一无二,又恰恰成为人类共有的体验。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都是独一无二者,是孤独者,是终有一死者,是迷茫中寻找着意义、虚空里创造着意义的彷徨者。

所以人类注定要做点什么,来超越短暂的一生,超越周围自然物的永恒轮回。“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就是人类创造物中最典型的事物。在一切人类用以超越偶然与短暂的事物中,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宫殿与庙宇,又是建筑中的代表。把帝王们致力于营造宫殿、长城、运河、道路,理解为满足自己的享乐,基本上是贬低帝王们曾经有过的雄心,或者说,是一群渴望享乐的人,在怀疑少数追求不朽的人。

是的,人类最高的追求是不朽。帝王、圣人和僧人是追求不朽的代表人物。他们或者已经满足了各种低级的需求,或者超越了一切基础需求,所以最能去思考较高层次的需要:美,崇高,不朽……

秦始皇的名字就是追求不朽的明证,没有建成的阿旁宫也是。

所以,“雕栏玉砌”是美的追求,也是不朽的追求,二者皆是终有一死者对自己宿命的抵抗。

小楼,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所,但雕栏玉砌和故国,则是有意无意追寻不朽的遗迹。这些都是人类在大地上为自己和后人留下的证据。我们热衷于为每一个楼、每一个宫殿命名,因为通过命名,每个生命的独一无二性就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但是,至少对于李煜来说,这样的努力失败了。秦始皇没有看到自己开辟的皇朝不久后的动荡与覆灭,而李煜则自己见证了国家与宫殿的拱手相让。亡国之君失去的不仅仅是国土和房子,而是曾经存在、曾经努力一起化为了尘土。

人的努力,对不朽的追求,终于败给了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而春花秋月的永恒轮回,仿佛成了对失败者的嘲讽,一遍遍没完没了地提醒着。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有故国,我们有故乡、故土,或者童年的秘密花园、永无岛。

李煜有雕栏玉砌,我们有各自事关青春的美丽记忆,我们的老地方,我们的伊甸园。

即使李煜没有亡国,他也只是在以坚固的宫殿欺瞒着自己。或者说,恰恰因为亡国,让李煜成为一个谎言的发现者、戳穿者。

“问君能有几多愁?”

问题不是有多少,而是为什么。

当终有一死者意识到哪怕最牢固的建筑也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在无边无际自然物的永恒轮回之中,人作为唯一对死亡有意识的生灵,他怎么能够没有忧伤、没有悲哀?

最让人疑惑的是那一江春水,它们似乎也是单方向的射线,却又绵延不绝、无穷无尽。

当然,山水不过是次于天地的长久者,沧海桑田,它们也依然不过是自然物的永恒轮回。

面对无情又无义的世界,面对天地草木们的永恒轮回,面对试图通过筑造创建不朽的破产,终有一死者何以自处?

诗人不是哲学家,他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的诗人很可能因此既丧失了诗意,又思考得很蹩脚。

评判一个诗人优劣的,是所提问题的敏感程度、普遍程度和深刻程度。李煜和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显然在三个维度上,都抵达到了诗歌的极限。

也许到最后,只有伟大的诗歌,才超越了春花秋月,超越了雕栏玉砌,超越了家国与长城,成为历史或故事里唯一的不朽者。而伟大的诗人,也借此超越帝王与将帅,成为极少数的不朽者。

创作背景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原为古琴曲名,后用为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或五十八字,上下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又有《虞美人影》,为《桃源忆故人》之别名。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形式完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必须说明原因)最喜欢哪一句?(也必须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四、既然词眼是“愁”,就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讨论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作者的背景和词中的内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五、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六、名句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七、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写愁的诗词名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的无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状(或体积)

八、评价李煜(或我看李煜)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勾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

九、课堂作业:

⑴熟读、背诵。

⑵找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意象,写一篇作文(课堂上如有时间就先谈谈自己的构思)

十、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践的事例,主要是想教会学生对待生活须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事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像李煜那样,只会借梧桐,借江水来抒发自己的无奈,而要学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夺回天下,永远把生活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强者。

图文课件: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_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什么意思_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_虞美人古诗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