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的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希望。婵娟:美好的样子。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创作背景
苏轼在杭州任期三年满后,这时弟弟在山东齐州任书记。苏轼要求朝廷将他安排在离齐州不远的东州任职。可是,委任状一下,地名却由东州变成了密州。密州虽然也在山东,但与齐州相隔千里,兄弟俩人欢聚的梦想破灭。因为密州与齐州相隔甚远,来往不便,兄弟俩仍以诗词互相唱和,以表思念之情。丙辰中秋,苏轼便作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背后的故事
在苏轼的少年时期,陪伴他一起成长的,一直是弟弟苏辙。"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苏辙气质恬淡冷静,虽不如哥哥那般才气非凡,但稳健而实际,因此在仕途上比哥哥更得意。他们兄弟一起生活时,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分开时,互相思念,彼此相会于梦寐之中,写诗以表相思;忧伤时相互慰藉,患难时相互扶助。苏轼曾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更是贤友生。″苏辙也在哥哥的墓志铭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他们是兄弟,是同学,也是彼此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