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图书馆古诗词品读之《赠汪伦》
☀欢迎关注“东川发布”公众平台,我们为您发布政府权威信息、热点新闻、民生资讯、旅游美食推荐,为您讲述东川故事、传播东川声音,与您携手共建美好东川。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是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品读经典,我们就是在和诗人进行心灵的聚会,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昆明市东川区图书馆现推出“古诗词品读”活动,期待和你一同徜徉在千古美文中,同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
古诗词品读
赠汪伦
❥主持嘉宾:周 莹
❥朗诵:周伟成【东川区第三小学】
❥视频时长:2分14秒
❥视频由云南春睿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摄制
赠 汪 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 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
②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③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④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⑤不及:不如。“送”一作“赠”
白 话 译 文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
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作 者 简 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 品 鉴 赏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福 利
古诗文就像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辉,又像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歌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益处。让我们在吟诵中斗志昂扬!
昆明市东川区图书馆现推出“古诗词品读”活动,期待和您一同徜徉在千古美文中,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古诗词,能清晰、响亮的朗读,爱好表演,欢迎积极报名参加本活动,选中的孩子,东川区图书馆将免费为孩子拍摄朗诵视频(服装、道具及化妆自备)并发布展示。(注:仅限东川区就读小学生)
报名方式:用手机录制一段视频发送至邮箱:
446550524@qq.com
联系人:高馆长